PTT_GRE PodCast 連結
Xination 倫倫的小blog 連結

PTT_GRE(PTT上面的GRE討論版),有熱心的版主、版友,提供國人自錄、免費的Podcast教學(完全是佛心來著),學習英文有時反而是由一群跟你一起在背單字的人才有最佳效益(就是一起在單字地獄中痛苦啦),就像小學生遇到數學問題,反而小老師解說,還可能比正牌數學老師更容易懂(這就是心理學中,Vygotsky: scaffoldiing 鷹架理論)。而Xination更是偉大,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了許多背英文單字的方法、準備GRE考試的心得,有機會的話,建議一定要去參拜(畢竟我也是他的受惠鄉民之一)。

但如果想挑戰,我有推薦幾個英英解說單字的PodCast,一邊背單字還可以訓練聽力。
【英】GRE's Resources,我介紹過倫倫的部落格了。
【英】Word of The Day,我介紹過幾個不錯的國外PodCast。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arningEnglish V1.0.0.1  檔案下載
GetWords V1.3.1 檔案下載

LearningEnglish是一款國人自製的免費綠色軟體,介面親切,可自建單字清單,需連上網路使用;若想對於軟體安裝與介紹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請連結到搖滾天秤的程式開發日誌電腦玩物部落格。另,若想從一篇英文文章擷取單字成為一份專屬自己的英文單字清單,可以使用GetWords,相關介紹請連結到肯尼的雜貨鋪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atir's Communication Stances
1. Blaming
2. Placating
3. Super Reasonable
4. Irrelevant
5. Congruent

Placate (v) 安撫、平息(怒氣)、和解
plac=flat 所以有變平的意思
後段文章,翻譯為「討好」(我有看見好幾篇也這樣翻),但原理論是使用placating,我不確定是否為翻譯出入、誤讀或理論原意,但安撫過度的確有可能變成討好;另,畢竟,「安撫」可能在中文語意上是偏中性、良性動詞,但「討好」可不就那麼正面了。

 

本文引用自「哈拉彗星‧作家:淑慧Anney

綿綿情話說不通 談SATIR溝通模式
2007/06/07 10:54:29

大學生在談感情問題時,「溝通」是最常被拿來討論的一個主題,他們常會這麼說:「我跟我男朋友好難溝通,我說的他都不懂」、「我搞不清楚我的女友要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等。因此讓學生了解他們用何種模式與情人溝通,以及這個模式如何運作就非常重要了。在此藉由介紹Satir人際溝通模式,提供大家做參考。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字幕版本:

標題是,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影片中談到許多正反兩面的攻辯說詞,生理上、社會上、宗教上。但純粹按照邏輯立場而言,講者攻擊對方論點站不住腳,但並不能保證他自己的論點是真的:「不是根據他們愛誰,而是他們有沒有去愛。」說不定,這世上道德準則就是依據我們愛誰。

What's Morally Wrong with Homosexuality? 這標題下的很美語,一般中文人士可能會忽略掉這細節,也就是「副詞」(morally)的位置,按照中文: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在道德上」其實和「錯」有字相隔,要不就是改寫成:有什麼「道德上」「的」錯。按照英文文法學習,副詞可以放在句子的任何一個位置,端看修飾哪一個詞:

Morally, What's Wrong with Homosexuality?
What's Wrong with Homosexuality, Morally?
What's Morally Wrong with Homosexuality?
What's Wrong Morally with Homosexuality?
What's Wrong with Morally Homosexuality?
What's Wrong with Homosexuality Morally?

副詞放的位置不同,句意、語感就會變化,前面兩句的morally是修飾整句,後面兩句的morally是修飾homosexaulity,而中間兩句的morally是修飾wrong,副詞雖然擺在哪裡都沒有關係、都合文法,但是按照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把副詞放在你最想修飾的那個詞旁邊(美語副詞採取「靠近原則」,中文的副詞是常可不精確地亂擺,偶爾可以離得很遠),所以按照這部影片的標題,他是要談道德上的錯,不是要談最後二句morally homosexuality,符合道德的同性戀、或同性戀的道德之類的。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影片是站在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角度去觀看、分析「如何知道他人之心」這個心靈哲學的老問題,並以發展心理學中對「道德發展」的研究為墊基,去找到神經大腦的生理基礎,(用TMS的技術去確認RTRJ的功能),這是一個多領域之間的結合與建構。但問題是否真的被弭平了?基本上,這些技術、理論背後預設的鴻溝仍然存在,演講者直接說,找到RTRJ的位置是從一群「一般人」找到的,但其實是從麻省理工學校的學生,但這其實不是大問題,畢竟生理心理學早就預設每一個人的大腦生理結構相同;比較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解讀他人「心思」,後面連結的問題卻是想知道對方的「道德判斷」(Moral Judgement)?

TM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穿顱磁刺激 (Wiki)
Cranial (a) 頭蓋(骨)的

False Belief Task 錯誤信念作業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所學習到、接觸到的心理學概念多自西方引進,因此常面臨到在翻譯心理學學術名詞的問題,國立編譯館學術名詞資訊網即提供學術名詞檢索的資源。站內可使用名詞檢索查詢,而與心理學較相關的是以下兩個檔案下載:

  1. 普通心理學名詞
  2. 精神病理學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我的聽力可以聽到的單字量及對內容的理解度,跟閱讀有差?

重點在於是「可以聽到」的單字量,如果你點上一篇提供的連結(自學英文面臨的瓶頸與解決之道),裡頭有提到,其實真正在聽英文時(或到最後給你字稿時),會發現英文單字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多,為什麼呢?一、閱讀,我們經常練習,所以我們可以將文章閱讀成一個「脈絡」(context),所以即便有單字,我們也可以依照前後文猜測出我們不懂的單字,二、因為聽不懂,所以覺得這個字就是單字,也就是這個字的音並沒有輸入到你的腦子中。

所以,要往這兩個策略上下手,讓聲音輸入到你的腦子中,以及可以將聽英文變成一個脈絡。(既要有content,也要有context,而在心理學中,前者是bottom-up的過程,後者是top-down)。

讓我再多所敘述一下多數人會面臨到的困境(也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首先,在聽英文時,聽到不懂的單字,因此就對這個英文句子卡住了,然後下一句就跟不上,然後就開始緊張、焦慮起來,這時候還叮嚀自己要更專注一點,但是英文畢竟是不熟悉的語言,所以會更專注仔細聽,而更耗費腦力,因而感覺才仔細聽一下下就累了,這時候又跑出好像聽不懂的單字,腦袋也累了,所以過沒幾分鐘,後面的又聽不懂、或聽不到了。

所以若你也處於上面的掙扎,可以理解到聽力仍得訓練:對於英文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注意力,把他想成是大腦處理的暫存區(也就是電腦的RAM),他有一定的處理寬度和效率,你同時可以一邊騎腳踏車、一邊跟旁邊的朋友聊天,正是你大腦同時可以自動化處理「騎腳踏車」與「說話」這兩件事情,然後有多餘的腦資源可以讓你去想你要聊什麼天,所以,英文聽力要提升,便是透過不斷地練習,讓你的大腦能以「自動化」的執行聽英文這件事,然後使得大腦可以有多餘的腦資源去處理額外的事情(譬如理解、推敲)。你有真正意識到自己在聽中文嗎?因為聽中文這件事情,你已經習以為常到,大腦可以用非常低的腦資源處理了,因此,英文聽力,也是需要讓自己進步到「習以為常」,大量的輸入、大量的聽英文是必要的。

基於此,請拼命聽英文,而且到飢不擇食,各式各樣口音的英文都可以試著聽聽看,但對於初學者,還是可以先首選,中產階級白人口音的英文(誤),譬如新聞頻道、英文歌曲,建議一開始,先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聽懂,而是讓你的耳朵先習慣英文,不排斥英文,(套句軍中的話:先求有、再求好,至少先讓耳朵能夠有英文,再求聽懂吧~)。

理解力,就是到底能不能懂。聽力,不是你能聽到每個字,就代表你會懂,聽到和聽懂,這中間又有一段距離。譬如,你能聽懂中文,但是如果把你丟在「量子力學研討會」中,你可以聽懂每一個字,但你一定聽不懂到底台上在講什麼,這是因為你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所以如果你背景知識多、廣泛的話,就比較容易聽懂各方面的資訊,因為你會學習到這方面的專業字彙,除此之外,你也比較容易抓到主題猜得到對方在說什麼。譬如:當台上在講,Autism is a disorder of neural development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by 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 我就可以知道,接下來講的是自閉症(autism),而且會提到自閉症的社會互動、人際溝通、重複性的行為(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甚至我可以推測講者繼續會提自閉症的神經生理基礎,因為他提到神經發展(neural development),我還可以聯想到,講者說不定還會提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這個拉回我之前提到的概念,「用已知學習未知」,如果你很擅長A領域,當然在接受A領域的英文資訊時,可以比一般人在快一點,因為你只要能聽到字,就可以進行理解過程了,但如果是給你不擅長的B領域時,你不僅要聽到字,你還要去慢慢組裝字與字之間的脈絡,才可以聽懂意思。

這提醒一點,英文聽力到了「聽到」階段之後,之後要做的事情是,你要讓自己的聽力範疇變廣,各式各樣的題材(topic)都要去接觸,即便是接觸中文資訊都幫助,譬如你知道中文的「全球暖化」議題,當你聽到英文在講Global Warming,或者高爾的"Inconvenient Truth",你也能大致聽懂(全球暖化這類的環保議題常出現在托福考試中)。又譬如,台灣報導美國總統選舉之事,當你在看關於總統選舉的美國新聞時,你也會聽懂多一些,但是如果美國新聞開始報導一些他們生活芝麻蒜皮的事情時,聽力又會開始迷茫起來。

有些人也會拿美國影集、電影來作為聽力練習,這個我也非常贊成,(有些比較猛的是拿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但是一般性的普遍建議是「請關上字幕」,否則會變成閱讀速度練習;但即便你聽懂了,有時候也會受「文化差異」所苦,而讓你不見得聽得懂句子內的「深層意義」。

↓Charlie The Unicorn (English Version)

↓獨角獸查理 (中文字幕版)

如果你想知道獨角獸查理更多的梗,請點連結:http://jojos.no-ip.org/Charlie-The-Unicorn/。你就會明白,我所謂的「深層意義」。而英文聽力中,聽到,聽懂,聽懂到透徹,都是不同階段的,需要不同方式的練習和訓練。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力,坦白而言,我也曾經很痛苦(是非常痛苦那種)。

我曾經在美國一天九個小時不間斷的上課,我起初的注意力大概只能專注於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小時的課,頭一個小時我還可以打起精神認真聽英文,然而,這專注的一小時,可以理解課程內容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真正我聽懂的英文部分,三小時只有大概二十分鐘;一天九小時的課,大概只能聽懂一小時。這是頭一個學期,經歷過這樣的「洪水法」之後,我的英文聽力開始進步,不僅開始能夠如中文般「自動化」,而且理解程度也大概可以抓到百分之八至九十。(完全像是推銷廣告,真是神奇,傑克~)

經歷過這樣的痛苦,就會惋惜當初爸爸媽媽怎麼沒有在兒童語言發展期,給我丟在一個全英文環境中,通常有這樣經驗的孩子,雖然不見得會口說,但是聽力至少不會太糟糕,就像小孩在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環境中成長,雖然不會講,但是因為大腦先前「輸入」很多了,所以至少語言聽力不見得會有那麼大的狀況。所以,如果你已經錯過那個「自然語言學習時光」了,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洪水法」,簡而言之,就是讓英文如洪水般襲來。

點連結:洪水法(洪水法的心理學解釋)。

所以,英文聽力該怎麼練習,我前幾天朋友問我這個問題,還真是把我難倒了,因為我聽力一向很差,可能連光聽中文都會耳背了,何況聽英文呢?其實聽的過程涉及到很多運作環節,就像閱讀一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因為某一個小環節而可能效率不佳(上面這段話,是非常認知心理學的說法,囧)。在這邊,我先提供兩個網路資源:

一、台大圖書館‧數位學習網‧英文聽力訓練課程
網站資源提供許多,英文發音常有的細節,連音、母音長短、斷句等等,但是我建議在學習前先點到「自學英文面臨的瓶頸與解決之道」,裡頭是兩段演講,分別就自學時,在英文聽、說、讀、寫四方面中,學生常會反應面臨到哪些問題,而我相信這些困難是每個自學者都常面臨到的。(裡頭聽到的「瓶頸」,跟我朋友以及我自己親身體驗幾乎同出一轍…囧)

二、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算是網路廣播電台,當初美國英文老師就是交代我們這群國際學生要天天聽NPR(這是作業),NPR裡頭的題材五花八門,所以你可以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來聽,但NPR是廣播節目,所以他沒有逐字稿,只有提供故事或新聞大綱,所以如果要逐字稿,跟著慢慢聽、慢慢對的人,這網站應該是無法符合你的要求,之前提到的「文法女孩」(Grammar Girl)就有提供字稿和錄音檔,因為你可以看到他每篇的撰稿人,然後再請人念字稿來錄製節目。

當然網路上還有各式各樣的「英文錄音」,所以真的要找聲音來聽是不難的,難的是要怎麼把英文聽力建立起來。(下篇待續)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前一篇的結尾,英文使用人士怎麼解釋一條英文文法,不僅自己可以接受,還可以讓我們這些外語人士可以理解呢?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看英文人士自己寫的文法書。終於重點來了…(拖了那麼長一篇),這邊提供一處網路資源叫作「文法女孩」(Grammar Girl)。

Grammar Girl: http://grammar.quickanddirtytips.com/

首先,她是免費的(免費的上她,大誤),她也可以用Ipod訂閱、收聽,除此之外,她也有出書,算是所有管道她都想賺就是了(咳)。我非常建議想要練習聽力與增強文法的人可以聽看看,除了她有甜美的聲音外,也可以讓大家知道,原來美語人士到底要增強哪些文法弱點啊。(這些弱點,是出乎我們想像的,至少是我的想像的)。

例如,第189集(2009/9/22):How to Use Semicolons(如何使用分號)。
semicolon (n)分號 (;)

有興趣的人可以連過去看一下,回想自己學習中文的過程,標點符號的學習是非常早的事情,大家最愛舉的例子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加上標點符號可以變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者「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後告訴大家,中文裡頭標點符號很重要很重要(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中文每個詞之間在書寫上是沒有空隙的,有時得倚靠標點符號來判斷。)但是英文?英文在書寫上,字與字之間、詞與詞之間都會留下空隙,外加上語句結構的判斷,「用聽的」,也大概知道哪裡該斷句了,但是「用寫的」,很多美語人士就不知道該怎麼「正確地」標上標點符號。

在美語課堂上,我的美國教授特別提醒課堂上的大家,千萬不要一直用「逗點」(課堂突然變成小學生學習標點符號)。但是,反過來看台灣的英文文法教學,我們倒沒特別強調英文的標點符號,是因為大家中文標點學得很好,還是覺得這個細節不重要,我就無從判斷了,但至少可以推論,兩地可能常出錯的文法細節並不同

另一個有趣且值得觀察的現象是,在研究所,美國教授受不了學生一堆標點符號錯誤,願意撥點時間來指正,我的這位教授還真是非常正直(我心底想,應該是受不了學生這樣寫,眼睛沒法接受荼毒…),但教授直接說,書寫訓練也是研究所學術訓練的一環,且為了就業,所以有必要讓自己的(英文)書寫能力提升且具有專業的架勢(囧)。回到台灣環境,看過一些文章報導,一些教授反應大學生中文書寫能力下降(有些人認為讀論語、孟子、文言文可以補救),及網路文化影響下的火星文傳播(包括愛用點點點……來表示情緒抒懷,或者才沒幾個字就愛按enter),但我在台灣上課時,卻沒有在任何一節課,有位教授願意撥點時間,告訴學生怎麼寫才是大學生該有的文章樣子,哪些適合學術書寫、有哪些要領、甚至是非常基礎工程的「標點符號」,如何刪除學術上常見的贅字。

但也不能打翻一船人,
引用自jouchen - 畢恆達:白痴造句法 把論文變難看了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畢恆達)

至於我的美國教授總不能每堂課都在講解英文字的用法吧,所以,他最後說完後,直接發給所有同學一張checklist(檢查表),然後說,上面是學生常犯的錯誤,請自己檢查後再繳交報告給他(果然一勞永逸,善用科學歸納,還盡了自己教學的責任,非常的美國作法,科科)。最後繞回起點,如果想加強英文文法,非常建議訂閱「文法女孩」(Grammar Girl),逐漸練習用英文去理解英文(這樣才會慢慢有語感唷)。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好幾篇都提到單字,那麼文法呢?(拍桌,我的文法呢!)

對於已經脫離如嬰兒般自然學習的成人,學習第二外語,多數只能靠有結構的文法來有效學習,(用母語文法瞭解外語文法)。通常和老外聊天,問他們一些句子為什麼這樣組裝,他們最多就只會給你一些猜測,也講不出什麼所以然;其實,如果問我們中文文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中文文法是什麼,但我們就是可以遵循中文文法(有時候甚至可以小小跳脫中文文法,然後創造出有趣的笑話);所以,美語人士怎麼自己看待與解說美語文法,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次在研究所的課堂上,教授竟然花時間告訴美國學生principal這個字,
principal (a)主要的、最重要的
principal (n)大學校長
principle (n)原則、準則

有次也講到affect, effect這兩個字如何使用。
affect (v)影響
effect (n)影響

當然,affect, effect這兩個字我在台灣英文補習班老師也提過(畢竟學生常搞混,因「影響」的名詞與動詞而搞混的,在寫作中最好的解決策略就是用influence這個字就好了,因為influence的名詞、動詞長的都一樣)。

英文字同一個字同時可當名詞、動詞、形容詞,常常會令人不知所措(而且這類的字還不少)。
book (n)書 (v)預訂
fast (a)快的、穩固的 (v)禁食
milk (n)牛奶 (v)擠奶、趁機牟利

(fast當動詞,是托福考試搞的把戲,而milk當動詞,是GRE的陰謀…)

pedestrian (n)行人 (a)乏味的

因為在我們學習英文文法時,我們早就會先注意詞性,形容詞放在名詞前面,因此,這類的字多數人都會這樣背:
pedestrian pedestrian  :無趣的行人
principal principal :主要的校長

所以,當我聽到美國教授還要叮嚀詞性時,覺得不可思議,這個不是美語寫作最先該注意的事嗎?但是,當你想想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中文文法,「可能」寫一堆中文作文,「也許」幾句用法錯誤,自己還不自知呢…。有人問你為什麼中文得這樣說、這樣用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呢,譬如,「也許」和「可能」在中文語意上是類似的(不都是maybe嗎?),但是,我們會講「很可能」(very maybe, very probable),但是我們不會講「很也許」(英文倒是不太常見,very perhaps);譬如下面這個例句,「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但此時把「可能」換成「也許」,「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也許』引起心血管疾病」,句意和感覺又不太一樣了。所以,這該怎麼解釋成一條中文文法?而且解釋的不僅中文使用人士可以接受,而且解釋給正在學習中文的人也能理解。

所以,………把他轉換過來,英文使用人士怎麼解釋一條英文文法,不僅自己可以接受,還可以讓我們這些外語人士可以理解,這就變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像解釋一字多義、多詞性那般。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褚士瑩的144個無敵單字,在我與美語人士對話中,似乎很少遇到這些長字(猛然遇到還得要轉換一下腦袋),如果你跟美語人士談戀愛,我相信也不會遇到這些字的啦(譬如說對方很有趣,應該不會用到jocular這個字,而只會用到funny)。我相信,可能因為褚士瑩工作職位的關係,常常遇到一些正式場合,所以會蠻常遇到這些字詞的(譬如:succinct,這個字是簡潔的,我記得美國作文老師也頂多用到concise,或者更淺顯的brief,用到succinct/laconic/terse,我都覺得很咬文嚼字…);(而且我覺得有些字是用來閱讀的、書寫的,並不是真正用到對話的…,譬如中文的「之」,雖然是「的」的意思,但很少人在對話中用到「之」,但書寫上就會。所以褚士瑩所提的正式場合,可能包括的是英文官方文件書寫。)

所以原文提到的:「這些字並不是像托福字彙那樣冷僻,古怪,讓人用來賣弄,而是實際上正式場合每天都會派上用場的實用字。」,我還是要小小提出異議。(只是小小的,因為托福字彙,並不冷僻和古怪,真正冷僻和古怪的是GRE字彙…。)


本文引用自hemisphere - 144個重要單字 by 褚士瑩
學144個無敵單字
2009/03/13

這144 個對於提升英語力超有用的字彙是:

1-25
abject, abstract, acrimonious, acumen, aesthetic, affinity, affluence,
alacrity, analogous, apathy, arbitrary, benevolent, candid, capricious,
clairvoyant, chicanery, cognizant, complacent, compulsory, conciliatory,
conjecture, conspicuous, deleterious, destitute, deviate,

26-50
devious, diligent, discernible, disdain, disparage, disseminate, diverse,
dogmatic, eccentric, emulate, enigma, epiphany, erudite, expedite, exonerate,
extricate, facetious, fallacious, fortuitous, futile, gratuitous, hackneyed,
homogeneous, impeccable, impervious,

51-75
impetuous, incessant, incorrigible, indifferent, indolent, incognito,
inevitable, innocuous, inquisitive, insatiable, insidious, integrity,
jocular, judicious, kindle, kinetic, lethargy, loquacious, ludicrous,
lugubrious, meticulous, mitigate, morose, mundane, nihilism,

76-100
novice, obscure, obsequious, oscillate, ostensible, ostentatious, palpable,
pandemonium, paradigm, penitent, pertinent, plausible, precipitous,
precocious, prerogative, prevaricate, propensity, provocative, querulous,
quiescent, recalcitrant, ramification, rapacious, recant, reclusive,

101-125
recrimination, rectify, redolent, redundant, refutable , regressive,
relegate, relinquish, remonstrate, reparation, replenish, repose,
reprehensible, repudiate, requisite, resilient, resolute, reticent,
reverence, rigorous, rudimentary, sanguine, scrutinize, sedentary, soporific,

126-144
spontaneous, squander, stringent, succinct, superficial, surreptitious,
terse, theoretical, truncate, ubiquitous, unctuous, unobtrusive,
unscrupulous, vacuous, vindictive, virulent, wanton, xenophile, zenith

我明白沒有人喜歡背單字,但是既然已經耗了這麼多年青春歲月,與其血本無歸,不如這次就認了,老老實實把這144個字背下來吧!
這裡有個比較不吃力的記憶方法,跟大家分享:

第一步:
將分成六組的這144個字紀錄在可以隨身攜帶的資料卡上面

第二步:
每個不熟悉的新字至少要經過三遍的反覆記憶,才能夠長期留在腦中,所以前7天,每天背21個字(不要按照字母順序從A開始背,最好是每一組開頭選三個就好),將144個字都先
背誦過一遍後,第二遍花4天,第三遍花2天,就會有相當好的效果。

第三步:
將學過的字彙,大量運用在生活簡短的表達中,而不要背誦整個句子,增加負擔,也不要去記憶一個辭的多重意思,只要記憶其中最主要的就可以了。

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這144個字,可以幫助無論在正式場合說話,或是書寫的時候,大幅提升內容的品質,這些字並不是像托福字彙那樣冷僻,古怪,讓人用來賣弄,而是實際上正
式場合每天都會派上用場的實用字,可以的話,製作成為字卡,隨身攜帶,直到自然而然能夠在日常使用為止。
就算沒有辦法記得144個,就算只熟練使用其中44個字,也絕對可以在任何正式場合讓人刮目相看。

Posted by 褚士瑩/國際NGO組織顧問/英國Eco Positive特別顧問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古早以前華視每天都有《每日一字》,讓大家可以知道一個字的筆畫、發音與用法。
每日一字 - 華視台史館
每日一字(台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種「每日學一字」的概念,其實真的是學語言的基本功,份量不需要多,但至少每日都接觸。目前由於台灣新移民增多,所以也開始有些頻道針對新移民而製作每日一中文字的教學,除此之外,由於世代隔閡越來越劇烈,火星文猖獗,也有熱情的學生製作火星文教學(誤),或台灣各地腔調教學(大誤)。


 

每日一字  囧(按此至這系列的檔案清單

三分鐘學會台中腔


當然,英文也有「每日一字」囉;各大英文字典網站,也開始加入這樣的服務,而且結合RSS訂閱,每天都能送上一個完全新鮮的單字(新鮮到完全沒看過)。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許多每日一字也結合了Itune Podcast的服務,讓節目或Mp3錄音檔直接送進你的Ipod, Itouch, Iphone, Mp3 player,然後你就可以在搭公車、等捷運、吃早餐、玩遊戲、當農夫的空餘時間中,快速地聽一下囉。

 

我現在介紹的這個是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所提供的(算是我蠻常用的)。有字的解釋、例句和字的來源或小故事,算是蠻完整的介紹了,唯一比較需要叮嚀的是,個人覺得這網站所提供的每日一字,是給母語人士,也就是裡頭的字是母語人士也不太會遇到的字(就是冷僻字居多),因此,不太適合考生或剛接觸英文的人去接觸。(譬如最近幾個單字是:pukka, pabulum, glaucous, deke, plumply)(但有些人特別愛背冷僻字…,所以說不定會背的很喜歡~大誤)

如果你是要準備GRE或者英文檢定考試(如此積極、有目的性的學習~),那麼我大推:Just Vocabulary,他是Itune Podcast中蠻熱門的英文學習資源,如果你不使用Podcast,那麼他也有網站可以讓你直接下載今日的Mp3檔案。Just Vocabulary,正如其名,「只有字彙」,而且一天不只給你一個字,他給你兩個字,節目剛開始會講自己要介紹哪個單字,然後讓你聽幾個例子,讓你猜他的意思之後,在告訴你真正字的意思,過了一個禮拜、兩個禮拜,節目還會來一個總複習(真是救甘興啊~)。這節目安排不僅會讓你背到單字,每天聽,還會逐漸增強你的英文聽力,尤其是聽不懂這個字,你還要猜這個字可能是什麼,這個「猜測」過程是非常「寫實」的。(以上兩個資源都是免費的)。

上面提供的是,英—英,也就是用英文解釋英文,如果你要尋找用中文解釋英文、每日一字的網路檔案,那麼建議你可以去找看看中英線上字典看有無提供這樣的服務(Yahoo字典就沒有…),然後再找看看是否有人很好心地製作這類的免費網路廣播節目(目前我還沒找到好用的,苦笑)(如果有人有找到好用的,歡迎告訴我唷~)。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對字根字首感到興趣,以下這份連結文件,是有神人分享的字根字首整理檔案
http://www.yfsh.ylc.edu.tw/yf_school/edu_files/英文科_外語群/英文科_外語群_英文教學檔案.doc

附上文內開頭:


英語字彙的認識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如何將字彙系統化及效率化的理解及運用,其實是有脈絡可循的,一個英文單字是由字首及字根所組成,當你將字首及字根拆開,你會發現mateure是熟練的意思,加了個a成了amateur就是不熟練的,harmonic是和諧的,而anharmonic 是不和諧的,sexual性別的,asexual無性別的,所以字首a/an表「無,缺乏」的意思。

同樣的,字首auto有「自己的,自動的」意思,所以alarm警報加了auto的autoalarm是自動報警器,criticism批評而autocriticism是自我批評,所以了解字首及字根可以讓你的字彙瞬間加倍,茲列幾個字首的意義,及字首字根的運用,希望對您英語的學習有所幫助。       
         
字首(Prefixes)

Prefixes   Example

a-/an- == no;without;lack

amateur 不熟練的,業餘的
anonymous 匿名的   
asocial 不好社交的
anechoic 消聲的  
anharmonic 不和諧的   
anarchism 無政府主義
acentric 無中心的
amoral 非道德性的      
asexual 無性別的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bility or Performance

從測驗當中所獲得的成績,是代表一個人能力,還是一個人的表現?這是一個非常心理學的問法。(聽得懂這問題在問什麼嗎?)譬如:考試考一百分,是代表他在「這測驗」的「表現」而已,還是這份測驗可以證明他有這個一百分的「能力」,換一個更日常生活的說法,一對夫妻共同從A地前往B地,丈夫開車,太太坐在駕駛座,丈夫很順利地開車抵達目的地,而太太一語不發地坐在駕駛座旁,而這代表丈夫有絕佳的認路能力,而太太沒有?太太在這過程中一語不發只是她的表現,但不代表沒有能力。(也所以,我們常常會安慰別人考試考不好,只是安慰對方是這次表現不佳、一時失常,不會說,是你能力不好)(這種安慰好像蠻常在國內體育賽事中聽到的?……)

所以,如何可以知道一個人真正的能力?(好吧,這又是另一個心理學問題了。)

繞回主軸,我們還是蠻常得去通過測驗,用來證明自己的英文實力(或者表現);所以,在英文學習中要叮嚀之處是,你要知道你讀英文的動機,為了考試、為了英文、為了溝通、為了商業………學習的途徑和策略都有所不同(我一直強調這點),也因此,你要清楚,自己正在學習英文,是在學習「如何在英文考試作答」、還是「培養英文能力」,在心理學中,前者就是所謂的「作答技巧」,譬如,選擇題的刪去法(刪去不可能的答案再來猜),或者閱讀測驗時只利用主題句來作答等等等,都是作答技巧的一環。或許,你也會偶爾遇到,有些人運氣特別好,經常猜對答案,每次問對方,為什麼你會猜對,他也說這是直覺(是考試直覺,還是語感?我也不知道)。

我們很難去界定「英文能力提升」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明確訂立一個目標,譬如:通過英檢、把這單字表背完、與外國人溝通商務時無礙等等,而達到這些目標,就是你學習的目的,而你學習的策略就是要盡量滿足目的,這樣才不會迷失在「英文能力」這種空泛的詞彙之中(總是常聽見很多人說自己學習英文,是為了要提升英文能力這種說法……囧)。而這也可以幫助自己去瞭解,你該不該學這些「作答技巧」,然後哪些英文學習是偏向作答技巧的,自己該不該去學。

不要迷失在英文表現上,也不要因自己的表現而沾沾自喜,彼此切磋、謙虛學習、畢竟學海無涯
(所以,我一直很弱的,跟一堆高手比起來…,這樣講,是不是拆自己台啊……多多指教多多指教~)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算是蠻困難的英語測驗,要在非英語的環境中培養出等同英語系環境成長的研究生能力,沒有經過一番準備功夫,是很難在這個考試中得到好的成績(噗,本人切身之痛);但也因為考試困難,所以考生們更會彼此交流許多有用的學習資訊,所以,在此,要特別介紹與推薦PTT GRE版上蠻有名的部落格,以下即是最經典的連結。

GRE--從新手到老手完整攻略
(倫倫的小blog)

這名部落客寫手將自己準備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其中不乏許多有用且正道的學習英文途徑,不僅涵蓋語音轉換規則、背誦複習原則、也有英文閱讀方式的教導(內容多數都是非常可靠與正確的,非常佩服寫手的毅力與能力)。但,在此,我依舊維持前篇的說法,學習要看自己的動機與自己的能力;有些坊間高中補習班,會去教導高中生背誦字根字首,甚至開始往國中生階層灌輸字根字首的魔力,我不能否認字根字首的學習對英文學習有正面的幫助,但沒有足夠需求的字彙量來學習字根字首,其實不會幫助更大(可能更會混淆),因為字根字首在英文的脈絡中,有時是難以捉摸、常超乎原則之外的,(這跟中文的部首不太一樣)。

譬如:
incomplet (a)不完整的;不完全的;不完善的
in- 代表not 意思

ingenious (a)精巧的;新穎獨特的;巧妙的
而這個in就不是not的意思,而是真的是in的意思(如:innate)

所以當你學會"incomplete"的"in-"字首,不見得保證你就會真的瞭解"ingenious"這個字首字根之意,但真的他會幫助你猜測,如果你遇到"informal",你有可能會猜對。可是,如果你反過來學習,incomplete, informal是有關聯的,而ingenious, innate是有關聯的,那麼你會更能理解這些字彙的組織方法,就像你不會把鯨魚放在魚類、而歸在哺乳類一樣。所以,上述這些字根字首的「關聯」,也是一種之前所提的「已知學習未知」,如果真的能看清這些關聯是會提升一定的字彙能力,只是是否要教導國中生、高中生這種字根、字首法,我是覺得倒是不用用到那麼難的,簡單說明+er, or表示人物,如teacher、doctor、customer,大致上即可。(因為通常教導字根字首就會遇到,為啥有些是er 有些卻是or,為什麼有些人物卻不是,如 student, assistant, clerk,規則總有例外咩…)

講了那麼多,就是我將會沿用上述部落格的一些說法和例子來繼續建構這裡的部落格,但字根字首不是絕對道路,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字、每個人,所以一旦字根字首對這個單字背誦沒任何幫助,可以不要去多想字根字首太多,輕鬆些吧。

qsorr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